千百年來,侗族人借著祖輩流傳下來的營造技藝,建造出精巧的樓、橋、亭等特色侗族木構建筑。這些建筑以風雨橋、鼓樓為代表,造型美觀,全以榫卯連接,結合縝密,包含吊腳樓、涼亭、寨門、戲臺等。2021年通道“侗族木構建筑營造技藝”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近年來,隨著湖南省懷化市通道侗族自治縣隴城鎮鄉村面貌不斷改善,村村寨寨立鼓樓、修福橋的愿景逐漸實現。新修的風雨橋、寨門、鼓樓、涼亭等侗族特色建筑,為村民們提供了更多溫馨、舒適的文化家園,催生出一批批從事傳統木構建筑的侗族工匠。
↑2022年4月15日,在湖南省懷化市通道侗族自治縣隴城鎮坪陽村,侗族工匠在雕刻龍頭。CICPHOTO/粟勇主 攝
↑2022年4月15日,在湖南省懷化市通道侗族自治縣隴城鎮坪陽村,侗族工匠在雕刻龍頭。CICPHOTO/粟勇主 攝
↑2022年4月15日,在湖南省懷化市通道侗族自治縣隴城鎮坪陽村,侗族工匠在雕刻龍頭。CICPHOTO/粟勇主 攝
↑2022年4月15日,在湖南省懷化市通道侗族自治縣隴城鎮坪陽村,侗族工匠為蓮花柱上油漆。CICPHOTO/粟勇主 攝
↑2022年4月15日,在湖南省懷化市通道侗族自治縣隴城鎮坪陽村,侗族工匠在裝配梅花斗拱。CICPHOTO/粟勇主 攝
↑2022年4月15日,在湖南省懷化市通道侗族自治縣隴城鎮坪陽村,侗族工匠在彈墨線。CICPHOTO/粟勇主 攝
↑2022年4月15日,在湖南省懷化市通道侗族自治縣雙江鎮芋頭村,侗族工匠在標注墨線。CICPHOTO/粟勇主 攝
來源:中國圖片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