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眼故園春意生
——張震上將回故鄉紀事
□王幼飛
張震上將像
“春雨杏花滿清明,追思猶怨水煙輕”。清明時節,平江縣許多干部群眾去到長壽鎮張震將軍陵園,獻花掃墓 ,緬懷悼念,寄托哀思。他們追憶著老將軍關心家鄉建設的往事,講起他回鄉看望鄉親們的音容笑貌,深情懷念著張震老將軍。
忠孝兩全
1997年7月,湖南省委宣傳部為紀念建軍70周年,組織全省黨報媒體開展“將軍故鄉行”采訪報道。當時中共岳陽市委機關報《岳陽晚報》(2012年1月1日改名為《岳陽日報》)也決定開設專欄,組織系列報道。為了寫好開篇,我7月20日去到長壽鎮采訪。
平江縣的長壽街,是湘贛邊的經濟重鎮,合區并鄉后原來長壽區管轄的長壽、桂橋、邵陽、黃金洞鄉合并為長壽鎮。長壽鎮是一方紅色熱土。在土地革命時期是紅軍活動的中心區域,轄地有2萬多人投身革命斗爭,上萬人英勇捐軀,長壽籍的烈士有名姓3000多人。參加革命斗爭的幸存者中,有張震等開國將軍12位,成為全國著名的“將軍之鄉”。
在鎮干部老方引領下,我們先去張震將軍老家,到了新港村新泉段吳嘉清家里。他是張將軍的親侄子。我一看到他高高的身材,方正臉形,憑直覺就說:“你與張將軍真蠻像?!彼χf:“頭發全白了,是蠻像?!贝蜻^招呼,我就心生疑問,直說:“你是他親侄子,為何一個姓張一個姓吳呢?”
老吳說:“老叔從小直到出去參加革命,40多年不曉得自己不是張家親生的?!弊聛砗?,他講起張將軍的家世:老叔1914年10月5日出生,他出生不久,因家境貧窮,母親只好將他抱給了鎮上張繼綸篾匠家。張家按族譜取名祖壽,家里取名張見生,又名張中天。后來他因崇拜著名愛國將領岳飛,自己改名叫張震。
在張震將軍的記憶中,父親張繼綸靠做篾工、編織竹斗笠、竹籮筐養家。他和母親吳命媛夫婦沒有生育,對張震特別疼愛,5歲送他讀私塾,6歲上小學,7歲又送上縣立高級小學。只因后來因父親患病,家境困難,他輟學去當學徒。在革命的熱潮中,張震12歲參加本地勞動童子團、少年先鋒隊,先后任副團長、宣傳部部長,兩次參加農軍暴動攻打縣城。1930年7月,他參加紅三軍團打長沙,加入了紅五軍。隨后,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0年8月,張震所在紅五軍的第一師回到平江縣長壽鎮休整,他請假回家探望雙親。童年時的小伙伴們大多都去當了紅軍,留在家鄉的男青年已很少了。他回家陪著父母親說話,待了一會,要走了,臥病在床的父親深情地望著他,母親依依不舍,淚水雙流,緊緊拉著他的手說不出話。張震把部隊發的兩塊銀元塞給了母親,含著眼淚跟隊伍上路了。
他隨紅軍主力離開家鄉,從此遠離了父母,在外南征北戰。張震對父母感情很深,念念難忘。1938年國共合作抗戰時,一次他從太原到武漢,順便請假回了一趟平江老家。令他傷心的是,父親已經去世,他將周恩來批給他的20元錢全部交給母親吳命媛。離家后,他在抗戰前線,仍不忘經常給家里寫信問候,可是都沒有回音。他曾寫順口溜一首,表達對母親的思念:
一
虛度浮生三十春,彈雨槍林萬里征。
獻身衛國何家有?誓飲黃龍革故新。
二
懷親默禱淚血加,古來征將迭吁嗟。
可恨奇士無幻術,難能忠孝衛國家。
自古忠孝難兩全,作為兒子不能照顧老母,確實令他抱憾不已。1949年秋,新中國成立后,身在南京的張震立即請湖南省委書記黃克誠幫助打聽母親情況,黃克誠通知平江縣幫助尋找。當地干部在一個破廢的碉堡里找到了,她已經淪落為乞丐,討飯為生,而且精神有些失常。張震獲知,心痛不安,立即發電報請家鄉族侄把母親送來南京。母親坐船到達南京那天,張震特地早早到碼頭去迎接。他不要警衛攙扶,親自背起母親下船上岸。母親在南京住時,張將軍夫婦精心照料,對母親親視起臥,親嘗飲食,無微不至。這樣過了半年多,鄉居已久的母親在城里很不習慣,時常精神恍惚,鬧著要回老家。張震夫婦上班很忙,擔心她急發病情往外亂跑,更怕跑去街上被汽車撞傷,只好把她送回老家居住。
正是張震接來母親在南京住時,平江有鄉親來信,說張將軍對養母這么好,卻對親生娘不管。張震大吃一驚,想起母親對自己的疼愛、撫養,怎么也不相信她是養母,沒大理會。過了不久老家又有人來信說:你是不是官當大了,不要生母了?張震這才認真起來,趕快去信給長壽鄉政府,請幫助調查。鄉干部經過調查,確實有一位叫余朵蓮的老人,村人都說是張震的生母。余朵蓮老人也請人給張震寫來信,訴說40年來生離之痛,表達“而今年過八旬,燭近風前,但愿一睹容顏,則九泉無恨”的思兒心情。張震接信,這才相信了自己原來還有生母健在,感到非常驚喜,想著要對她趕快報以孝敬,有責任照顧贍養。
1960年春節時,張震帶著夫人和兒子回到平江,在縣城陪著夫人馬齡松匆匆參觀了平江起義舊址天岳書院后,一路風塵仆仆回到長壽老家,先看望了養母,隨后又去看望生母。此后,他把兩個母親同樣關心,一樣孝敬。張震經常給她們寫信,寄錢送物。困難時期,張震自己和家人節衣縮食,仍寄錢和糧票。每次給養母寄錢贈物,就要養母的后家侄子吳誕生周轉,給生母寄錢贈物就要侄子吳嘉清轉交。1961年,養母因病去世,享年78歲。生母在吳嘉清等孫兒們的照顧下,晚年生活幸福,直到99歲高齡才去世。吳嘉清感慨地說:“我這個老叔,雖然一直當兵在外,對家里兩個娘真是盡了孝心的啊?!痹S多鄉親都稱贊張震:“他戎馬一生,真是忠孝兩全啦!”
老區情深
張震將軍投身革命后,歷經中央蘇區一至五次反“圍剿”和長征,參加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長期擔任參謀長,輔佐彭雪楓、粟裕打了無數勝仗。新中國成立后,他又率部抗美援朝出國作戰。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5年3月籌建國防大學并任校長,1988年被授上將軍銜;1992年78歲的張將軍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1993年3月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委副主席?!?/p>
張震將軍身居高位,心系群眾。他曾對戰友、對親人說過:“這輩子我有兩個冒想道:一是打了幾十年仗,冒想到這條命還活下來了;二是冒想到老了還做個官?!彼=o子女們講古語“一將功成萬骨枯”的含義,說“我的命是黨和人民給的。我是幸存者,擔負有更多的責任?!?/p>
張震將軍在戰爭年代,曾6次負傷,其中一顆子彈在體內待了十個年頭。1998年3月退出領導崗位后,他不顧傷病,曾連續幾年回到他征戰過的故地,看望老區鄉親,探望老戰友,尋訪老房東,慰問烈士遺屬。
1999年5月15日,85歲的張震在夫人馬齡松和次子張連陽的陪同下,又一次來到盛圩烈士陵園,拜謁烈士戰友。這個盛圩子,就是將軍在回憶錄中寫的:“多年來,我始終忘不了宿縣東南的這個小村莊?!?/p>
那是1941年11月17日,時任新四軍四師參謀長的張震,奉淮北蘇皖邊區黨委委派,前往宿東召開特委與游擊隊聯席會議。18日會議結束的晚上,為防遭敵人襲擊,在宿東游擊支隊長姚運良率領的警衛連的護送下,急行軍至盛圩子宿營。由于天黑路不熟,先后兩次叫門請向導帶路,引起沿途村里的狗叫。直到次日凌晨才宿營休息。由于極度疲勞,一行人很快就入睡了。盛圩子距門東李車站日軍營地只有5公里,附近村里狗叫聲以及農家出現的燈光,引起了日軍注意。拂曉,日軍分3路乘車向盛圩子撲來。姚運良發現敵情,急忙喊道:“104快走,敵人來了!”104是張震的代號,張震開始還以為是開玩笑。姚看著日軍一個個跳下汽車,急得又喊:“敵人到門口啦!快走!”張震這才發覺情況危急,立即邊指令姚運良組織部隊掩護特委機關突圍,邊翻身拿起槍,叫上參謀、警衛員一起沖出門外。剛出房門,只見圍墻外幾個日軍端著槍,大聲喊叫著沖了過來。警衛戰士開火阻擊沖到圍墻外的日軍,掩護張震等突圍。圍墻門口被日寇圍了,無路可出。房東孔秀英急忙出來示意張震彎下腰,帶他們沿著墻腳拐進房西側一條小巷,沖出巷進入一條旱溝,以溝中蘆葦作掩護,到達沱河岸邊,與前來接應的游擊支隊通信班會合,成功脫險。在這次阻擊日偽軍的突圍中游擊隊干部戰士犧牲24人。后來地方政府收集18具烈士遺骸集中安葬,建起了公墓。1984年7月,時任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的張震到安徽宿縣地區檢查指導工作,一到宿城,他顧不上休息,就驅車直奔盛圩子。張震將軍走近公墓,肅立向烈士們致哀。當時因連雨,墓地低洼,墳塋周圍有積水。張震將軍看著烈士墓哭了,深情說:“現在我們都享福了,可烈士們還躺在水里啊?!彼麥I水雙流,對地方的同志說:“要整修一下,我們愧對烈士啊?!彼ㄗh立個紀念碑,并親筆題寫了“盛圩戰斗烈士紀念碑”。當地政府遵照張將軍的建議,認真謀劃,籌集資金,1985年整修烈士墓,豎立了高大的紀念碑,擴建成盛圩烈士陵園。張震將軍這次再來盛圩烈士陵園,他數著一座座墳墓,看到有些烈士墳墓沒有碑,他和家人臨時湊了4000元錢,請當地有關部門在烈士墓前各立一塊石碑,叮囑寫上烈士的名字,有不知姓名的,就刻上“無名烈士墓”。除了悼念烈士,張震將軍還永遠忘不了掩護他脫險的鄉親,曾多次邀請老房東一家前往北京做客。
1999年,張震還回到中央蘇區,重訪了當年老戰場和當地老赤衛隊員和老百姓,在于都縣銀坑鎮上謝村看望鄉親群眾。有在將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老將軍曾為遵義市后壩修建一座長征希望小學捐資20萬元,將自己珍藏的多件文物無償捐獻給國家軍隊和地方博物館。他多年來前后無償捐獻給老區建設和資助希望學校及烈士后代的錢總數不下百萬,都不讓聲張。
張震將軍對于革命老區家鄉平江縣,更是心里惦掛著,時時關注著。凡是從家鄉去北京開會的地方領導,要求見他的,他都要擠出時間接見,或邀請到家里做客。張將軍每見到家鄉來的人,總是關切地詢問老百姓的生活改善了沒有?縣里修公路、建水庫搞建設,干部找他幫忙爭取上級支持,老將軍首先想到的是群眾,他嚴肅地告誡縣領導:“你們積極搞建設可以,但不能向群眾攤派,不能加重群眾負擔?!彼趤砭┑牡胤筋I導:平江大山里的黃金洞、辜家洞和蘆洞這些地方,過去是湘鄂贛省委、省蘇維埃機關駐地落腳的地方,國民黨反動派搞報復,要“茅草過刀,石頭過火”,反復燒殺,當地老百姓犧牲太多,吃虧最大,現在該讓他們過上好日子了,你們要多到群眾中間去聽取意見,千萬不能脫離群眾啊。他要求當地政府要適當照顧那里,自己更是身體力行,盡力而為。聽干部說長壽鎮要改善交通落后狀況修公路,張震立即捐款10萬元,表示支持。
1995年,北京至珠海的高速公路將從平江縣西部的伍市鎮穿過。平江縣領導覺得這是一個拓開山區出口的極好機遇,規劃修建一條從平江縣城到伍市的干線公路,連接京珠高速,便打報告給上級,還請求張老將軍幫助呼吁。1996年,張老將軍和一些平江籍的老將軍、老干部聯名向國務院寫信,建議對貧困老區平江縣修建的這條平伍公路給予支持。鑒于這條公路對平江山區的開放發展十分重要,國務院有關領導作了批示,湖南省領導在平江召開省長辦公會議,專題研究將該公路列入省“九五”交通建設重點工程。建設之初,張震將軍率先捐款1萬元,表示心意。
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平江縣爭取項目與支持的力度加大,派干部赴京找張將軍越來越多。張將軍對家鄉找他辦事,總是熱心接待,盡可能支持幫助。但老將軍始終堅持原則,從不給予“特殊照顧”。有長壽鎮的干部講,有一年,上級規劃從長壽鎮穿街過的公路需要改道,許多干部認為結合修建新公路,可以進一步加大城鎮建設。為了爭取盡快立項,解決缺口資金,覺得找找張將軍,可能會有幫助。于是,鎮政府派了兩位同志去到北京,找到了張將軍辦公室,向老首長說明來意。張將軍認真看了報告后,便在報告上簽了:“不干涉,不向省提要求?!敝形?張將軍在自己家里款待兩位家鄉客人。席間,他深情誠懇地說:“對你們不住,我的字沒有簽好,請你們回去告訴書記、鎮長,望他們諒解?!彼终f:“我是長壽人,理應支持家鄉搞建設,但我雖是軍委副主席,我的職責是分管軍隊的工作,你們的報告請求解決的問題,是政府和地方的事情,所以我不能干涉,也不應干涉,這是原則呀?!?/p>
故園春意
張震將軍在重訪南方戰地時,經常想念平江家鄉。2000年5月1日,張老將軍應邀參加維夏中學圖書館的奠基儀式,與夫人馬齡松帶著部分子女回來故鄉。
市委原副秘書長、市委辦主任胡正南被通知去陪同。我曾問老胡:“張將軍回來,為何總要你去陪???”
老胡說:可能是熟悉點吧。還是1976年10月,我在長壽區上當秘書,張將軍回鄉,曾接待過他們。那次他回來很忙,沒有來區上吃中飯,在次青巷親戚家吃了中飯后,來到區上休息。下午我同他們去到白馬寺民勝村,把親戚送給他的禮物都拖回到區上,我再通知他的親戚領回去。從那時起認識了張將軍,后來為他與老家親人轉送信件錢物,都有聯系,就這樣熟悉了。
他介紹說:5月1日省里通知我去到平江,5月3日陪同張將軍他們去長壽。那天長壽鎮洋溢著一片喜氣,紅旗獵獵,鑼鼓喧天。隨著車隊開進鎮上,路邊上的群眾歡呼:“張震將軍回來了!”這是老將軍時隔24年后回到家鄉,他的回來激起古鎮上街談巷議,人們談起老將軍關心家鄉,支持辦學的往事。
這所學校是由原小學擴辦成鎮屬中學,為紀念早期平江革命運動先驅、烈士方維夏,后來改名維夏中學。1992年7月,張將軍致信維夏中學,勉勵老師和同學們繼承革命傳統,弘揚當年學校創辦人方維夏烈士的辦學精神,為教書育人作貢獻。他向學校捐贈私人藏書358冊。1997年,他將這所革命搖籃維夏中學的歷史與現狀向中央軍委報告,經軍委批準,維夏中學被列入“八一希望學?!?,軍委捐款30萬元援建學校實驗綜合教學大樓。張震將軍拿出個人積蓄30萬元捐建學校圖書館。舉行奠基時有湖南省和岳陽市黨政領導出席,都承諾給予支持。老將軍對圖書館建設非常關注,動工不久又派兒子回家了解圖書建館進度情況,聽說資金有缺口,他想再資助時,自己一生清正廉潔,純靠工資收入,個人沒什么積蓄,只好動員兒女們解囊,一家人又湊集15萬元,追加圖書館建設。
張震將軍的侄孫吳緊告訴說:爺爺回來正逢清明時節,那天上午參加奠基后,下午他還和奶奶與兒子一起去為先人掃墓。他老人家每次回來,都是先到老河溝西岸鋪給張家祖父母、養父母掃墓,再到新港村塹背嶺上為吳家親父母掃墓。我父親吳嘉清1998年夏騎摩托車出事,不幸逝世了。爺爺來到新港村時,特地進我家里看望,對我媽噓寒問暖,給我們親屬每戶送給禮金,關懷備至。我同他上山去掃墓,指著旁邊的新墳告訴說:“這是爸爸的墳?!睜敔攤恼f:“嘉清還只有62歲,英年早逝啊?!迸R走時老人家對我們說:“我也老了,只怕這是最后一次回老家來?!彼鳒I了,我們都忍不住哭了。
2001年清明時節,爺爺回來了,那天住在盤石洲。他讓縣委辦通知我們去見面。他老人家多次對子女們也對我
們講:古人說“桑梓之地,父母之邦”。平江埋著先祖的地方,是你們的根,你們永遠不能忘記老家啊。他要求兒女們要輪流回鄉看望鄉親,清明時節要拜祭祖先。這次回來正遇天下雨,考慮到回來平江一趟不容易,他堅持要冒雨去掃墓。道路泥濘溜滑,兒孫們勸高齡的兩位老人留在住地,大兒子帶其他家人去。我同乘大巴回到長壽,陪他們穿上雨衣冒雨去掃墓。爺爺對我們講過,對于清明掃墓等這些民風鄉俗,要尊重,但要革新觀念。對先人的墳墓有錢可修,冒錢莫修,不要講排場。
在張震陵園擔任管理員的吳緊說,每年春節,有許多人來獻花,給爺爺拜年;清明時有群眾、學生來獻花掃墓。鄉親們都還記得他老人家啊。
老胡講,張將軍2001年4月回鄉,在平江縣城特地參觀了新整理布展的湘鄂贛革命根據地紀念館。張震將軍年少投身革命,曾兩次參加撲城暴動,隨紅五軍轉戰中央蘇區后,參加了長征。湘鄂贛紅軍在敵人重圍中堅持艱苦斗爭,高擎紅旗十年不倒,直到1938年湘鄂贛紅軍編為新四軍第一團第一支隊開赴江南抗日前線,為中國革命作出了重要貢獻。平江縣1987年動工興建湘鄂贛革命根據地紀念館,1998年開放。在參觀時,張震將軍看得很仔細,尤其是看到湘鄂贛紅軍堅持三年游擊戰時的一些資料,他感慨地說:“真不容易呀,我們長征只走了一年多,他們被圍困了三年,比我們長征還苦啊?!弊哌M平江開國將軍陳列室,他看到館中的上將版上把他的照片放在第一位,他趕忙喊來陪同的縣委書記郭振斌,認真地說:“這樣不妥呀,蘇振華上將是中央政治局委員,他的黨內職務比我高,應當將他放在前面,一定要改過來啊?!崩瞎饝R上安排調整好。老將軍還滿懷期望為平江縣黨政領導班子題詞:“發揚老區傳統,建設新的平江?!?/p>
張震在長嶺煉化公司題詞
老胡還介紹,張老將軍這次到了岳陽后,到了幾個縣市區參觀,這是老將軍第一次看岳陽全境。他還去參觀了中石化長嶺煉化公司,并應邀題詞:“生產要上去,科研要先行?!睆埨蠈④娀貋?,按上級要求實行“二級保衛加強”,他不喜歡興師動眾,所以這次沒有再回長壽老家去了。離岳返京的頭天,在市領導舉行的歡送餐會上,張老將軍激動地說,我這次經中央批準回來休假,看了許多地方,從山區到湖鄉,從城鎮到鄉村,各地改革開放形勢很好,基礎建設增多,特別是扶貧力度加大,產業發展快,面貌一新,正如古詩說的:一聲夢斷楚江曲,滿眼故園春意生。我很高興,非常感謝大家。他舉杯向大家敬酒,說我年老了只能喝這一杯了,先干為敬。在熱烈的掌聲中,許多同志上去向將軍敬酒,張將軍滿面笑容,起身一一踫杯,和藹可親,慈愛感人。
返回北京后,張老將軍年歲已高,減少外出,更不再遠行。2015年9月老將軍身體不適住進醫院,3日在首都舉行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時,沒能參加觀禮,由大兒子張小陽戴著他的勛功章出席觀禮。這天下午5時張震將軍在北京逝世,享年101歲。他是開國中將的最后一位逝者。在遺體火化后經中央批準,家人遵循他葉落歸根的遺愿,于2018年9月3日送回老家安葬。這天,長壽街萬人空巷,在通往昭公山的道路上,鄉親們舉著“歡迎張將軍回家!”“家鄉人民永遠懷念您!”的白字條幅,迎送張老將軍魂歸故里。張老將軍終于永遠和家鄉人民在一起,鄉親們永遠懷念著這位桑梓情深的赤子。